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另一半精力留给自鸡

看点 中国家长对待“鸡娃”十分矛盾,既怕管得太松孩子成绩不佳,又怕鸡娃过度影响孩子成长,其中尺度难以拿捏。本文作者是一位“工龄”7年的老父亲,在教育圈沉浸多年后,他找到了鸡娃的最佳方法:从自家孩子的天性和认# o i f知发展规律出发,量力而行;同时家长也要学会“自鸡”,提升家庭水平与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发展助力。

前两天常爸看了《三联生活周刊》一篇描述中产阶级鸡娃的长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V 6 C E,让人看了大呼真实:

 

上最好的小学,以增加上最好的初中的概率;

上最好的初中,以增加上最好的高中的概率;

上最好的高中,以增加上最g p K好的大学的概率;

上最好的G O s M T b大学,以增加找到“最好”的工作的概率——一条“鸡娃”战线由此形成,环环相扣,丝毫不容懈怠

鸡娃的焦虑和紧迫感溢出屏幕。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但事实上在鸡娃这件事上,我们很多人都是一边奋进,一边迷茫:

特别想让孩子喘口气,又怕喘气的功夫就被别人赶超了;

大家都鸡娃,我们不得不鸡| d v,又怕鸡太狠、把娃“鸡坏了”;

一边抱怨身边的父母怎么都这么拼,一边又拿着别家的兴趣班名单进行参照,生怕漏报一个。

 

随大流心有不甘、“做自己”又没胆,鸡娃的u X ? p尺度怎么把握,比鸡娃本身更让人焦虑和纠结。

做了7年的父亲,写了5年% w i O L f _ Q s的教育公号,对这个话题,我现在的想法越发清晰:

 

我不反对鸡娃,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全情投入”式鸡娃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留一半精力用以自鸡、自我提升,反而会比全情鸡娃收获更大。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首先,我不反对鸡娃,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回报率比较高的事情。

具体的理由在( 0 6 l – T U常爸之前写的这篇《为什么现在中国父母拼命“鸡娃”?我们还能回到过去的“散养”模式吗?》里,常爸就不赘述了。

 

简单来说,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收入差距巨大,且教育回报巨大的时代。

这就意味着由学历差距带来的收入差距基本是成正比的,人和人之间因为学历差距而产生的物质差异、阶层分化也非常明显,所以把娃的学历拼得越高,娃“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就越大。

事实也的确如此,那些“金饭碗”对于学历的门槛要求往往非常高,点名“985本硕毕业”的用人单位不在少数,公司HR经常用的几个招聘网站也有对“985 211”单独筛选的功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鸡娃行为确实是“大势所趋”,而希望孩子将来“比我们过得好、至少不比我们差”的期待,也是人之常情,是为人父母共同的心愿。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但是我为什么说“全情鸡娃”不可取,主要有这么两点考量:

 

首先,鸡娃有风险,娃的潜力、鸡娃的最终成果,都有巨大的不可控性,你完全可能“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两块五”;

 

其次,分出一些精力用于自鸡、夯实家底,发展人脉,也是给娃拓宽人生的试错空间、多留娃一些人生选择权,这和让娃“成龙成凤”,同样重要。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鸡娃有风险,“投资”前需谨慎

之前我们就讲过,娃不是一张白纸,而是自带基因配置和天生性格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更像是一颗种子,天赋各有所长、智力也有5 Z % / 7 M Q *差异。

娃和娃之间千差万别,但都被拎到了同一赛道,无差别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上奥j W q G L G e J数班、刷题、弹钢琴、学编程。

这就好像百花齐放的花园里,有喜光向阳的向日葵,也有喜阴的吊兰,o ( 9 # l P有需要每天都浇水的铜钱草,也有10多天都不用浇,浇得勤反而麻烦的仙人掌。但是现在,他们都被放到流水线,统一接受灌溉和光照。

如果你的娃是不喜水不向阳的那类种子,你S 1 无差别地狠命鸡娃就好像给他每天加大灌溉量和光照,这只会让他长得更糟。

虽说娃自带基因密码,但他们出生时并没有配备一份“使用说明书”,娃的天分、特点,在出生的头几年也未必能完全显现,所以我们的养育方式得一直观察、一直变化,正如我之前一直说:

懂,比教更重要。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网传的一首鸡娃打油诗)

如果我们鸡娃太投入,很可能会忽略了观察,一旦娃达不到理想效果就焦虑得不行,然后加大鸡娃力度,其实. v b Q `鸡歪了方向,南辕北辙比不鸡、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基因密码顺势而为糟糕得多,而且这时,如果再加上“坚持”这个向来被认为是褒义词的“品质”,就更可怕了。

娃的i | } ; q 8 P生长趋势有他自己的客观规律,我们无法控制和扭转,套用高中政治书上的一句话: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前,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硬掰”娃,只会把娃“掰折”了,“有些娃耐鸡,有些娃不耐鸡”,不耐鸡的娃猛鸡,是会鸡出毛病的。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与其琢磨辅导班忙着货比三家,不如认清自家娃的天性和认知发展规律——没认清的时候,别冒进。

个别成功的鸡娃案例,和娃本O x K 7 {身的天赋关系(智力更好、天生“坐得住”)更大,而更多的娃则在这条路上充当的是“分母”和“炮灰”的角色,所以咱们务必冷静,别光只盯着“别人家孩子”,待在金字塔底下的才是绝大多数。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鸡娃也要自鸡,给娃留条后路很重要

而为什么我说把全情鸡娃那股劲,匀出来一些用于自鸡,其实就两个方面:容错率和选择权

1. 夯实家底,孩子人生的容错率会更高

我不否认“知识改变命运”,但当前很现实的一点是:家底不错的家庭} ? ( ) [ / : K,孩子发展的容错率会更高。

我之前在耶鲁大学念书时,有幸和学校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诺奖级别的)聊天,这位教授给我讲了他一个儿子“浪子回头进藤校”和另一个儿子“克服困难进藤校”的故事。

他的大儿子,高中时候厌学,再怎么引导都像扶不起的阿斗,属于孔老夫子说的那种“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的学生。老爹属于耶鲁最顶级的教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F P v 1 + . W #没能把他搞进耶鲁。

 

但最后还是凭着在学术界广泛的人脉,把他搞进了一所排名前100的学校。没想到在大学丰富而具有挑战性的生活里,“晚熟”的儿子突然醒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不仅完成了学业、顺利毕业,而且成绩优异,后来到宾大(也是常青藤盟校)读了博士,毕业后也找到一份社会地位和薪水都很A D 8高的工作。

他的小儿子,有阅读障碍症。教授夫妇为了这个孩子,找遍周边的学校和治疗师,最后送到了一所有专门针对阅读障碍症训练的学校,同时还请了治疗师每周几次上门训练。最后小儿y ; _ B `子克服种种困难,阅读水平提升到了同龄人相差无几的地步,最后上了耶鲁。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我们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现实是,很多时候都需要动用“千金”,才有可能换来浪子的回头。

 

如果这个教授的大儿子出生在寻常人家,他的父母没有给他试错的资本和资源,以他的学习成绩,可能中学毕业后连大学都上不了,很可能就找一份普通工作,成为美国社会的底层蓝领。

 

而第二个儿子,出错的是他的“基因配置”,但同样他的家境给了他的人生更高的“容错率”,让他能得到相应的特殊教育,使他的人生不至于因为阅读障碍症而暗淡无光。

当然你会说,我拼命鸡娃,甚至放弃自己鸡娃,就是为了让他不成为“浪子”,让他上个好大学,有个光明的前程。但事实上,人生的那些可能遭遇的“错,未必是自己造+ j w成的。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今年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就像今年的就业难问题,找不到工作,是那些孩子不够优秀吗?

真不一定,就业坑位就那么多,先来者已经挤占得差不多了。

所以那些没有后路和家底的孩子,在找工作屡屡碰壁的情况下,父母既无能力给予一些建议,也无资源给予一些关系,哪怕是说句“我养你”,家底不厚,孩子听了也是毫无安全感。

寒门的孩子不是不敢走错,而是人生的容错率实在是太低了,他们的家长很难再付得起一份巨大的牺牲容他们继续试错。

所以很多孩子可能为了糊口,草草签一份不适合自己的offer,即便日后发现这是一条“错路”,也没资本及时止损、重头选择;

竞争压力大,有的孩子考研、考公失利,恐怕也再难有底气“再战一次”。

父母鸡孩子,是想要帮助他打拼出更好的未来,而鸡自己,也是同时在给孩子做“兜底”的预备。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2.夯实家底,孩子的人生选择更多更自由

而选择权也` m v 0很好理解,家底厚了,孩子没有后顾之忧,以后想选什么专业就选什么专业(比如冷门的历史、哲学),哪怕毕业之后“挣不了大钱“,也无所谓。

而我们U _ K z h R T h %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全情鸡娃,把希望都挂靠在娃身上,娃日后未必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一方面,你都牺牲那么多了,你的心态和期待会允许孩子选择一个你不认可的领域和专业吗?

另一~ 7 H H ? C K方面,家底不厚,以后说不定还指望着娃出人头地来养你,娃还有自由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和向往的职业吗?

虽说我们美其名曰:鸡娃是为了让娃将来有更多人生选择,但事实上,这些选择很可能是“我们期待的选择”,未必是“娃真正喜欢的选择”。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图片来自澎湃美数课

所以在我看来,把孩子的人生选择权归还给他自己,恰恰是从让我们自己变得强大开始[ : s } b的。

而同样重要的是,把精力匀出来用于自鸡,注意力转移了,我们对娃的心态自然也更平和、看得更开、包容性更强,亲子关系也会从“剑拔弩张”的鸡娃与“反抗鸡娃”的对阵中解脱出来,娃呢,自然也能喘口气,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之前我看到一个关于“自鸡还是鸡娃”的微博帖子:

“你觉得鸡孩子成才更难,还是鸡自己多赚点钱更难?”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回答很有趣,不过也恰恰代表了我们对于“谁更可控、谁不可控”所存在的一些误区: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如果不是2太难了,大家不会选1”

“鸡孩子容易,只管鸡,成才不成才20年后才知道。然而挣没挣到钱,这个月底就知道。”

评论大概的逻辑是:

身为已经活了三四十年的成年人,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的实力天花板和能力上限,但娃还小,潜力巨大,前途不可限量,所2 } Z 6 c B H I以自鸡不如鸡E R : U S h K `娃。

 

但事实上,+ | ` . R自鸡比鸡娃,可控多了。

我之前就说了,对鸡娃的成果不要盲目乐观、盲目期待,“鸡娃”和“娃会很棒”之间,并1 r A ? r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这其间的影响因素,还有你鸡娃的方式和心态、娃的天分和智力,尤其是后者,我们无法改变。所以坦白讲:

“对自己别放任自流,对娃别自信过头。虽然鸡自己很难,但把娃鸡坏了,鸡到偏离你希望的方向时,结果,可能会更让你们难过。”2 # O

所以,鸡娃这件事,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留一半时间鸡自己,可以提升亲子关系,提高整体家庭幸福度,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试错空间和更多选择的自由。与君共勉!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新闻资讯

哈佛教授:基因研究显示,错误的育儿观念可能正在引发悲剧!

2020-11-26 21:38:37

新闻资讯

学校选得好,就业没烦恼!美国20所实习项目极佳的大学!

2020-11-27 9:38:3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