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学校性质:公立
- 学历程度:本科/研究生/博士/其他
- 学校人数:6641
- 每年总费用:130450 港币
- 学校网址:http://www.cuhk.edu.hk/chinese..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CUHK),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是东亚地区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全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于2012年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时扩充至9个书院。
学校简介
香港政府自1963年为推广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了中英双语并重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自建校以来一直以来致力于“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香港中文大学位于沙田。它的校园面积为全港最大。中大校园依山傍海,树木鸟类繁多,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全亚洲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现为香港唯一拥有诺贝尔奖得主任教的大学,包括杨振宁、詹姆斯·莫理斯、罗伯特·蒙代尔。另有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及沃尔夫数学奖得主丘成桐和图灵奖得主姚期智。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为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系创办人、讲座教授及中大前校长。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港大)是香港仅有的综合大学,也是最具大学竞争关系的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现以“中国研究”、“生物医学科学”、“讯息科学”、“经济与金融”、“地球信息与地球科学”为五大重点研究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同时中大的数学教研亦在亚洲领衔。遥遥领先于中国内地的大学。
以往,大英帝国在英国殖民地,至多只设置一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突破了近500年的殖民铁律,既是英国殖民史的分水岭,也是20世纪亚洲地区“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中大的出现,突出了英属香港既有权力体制中“华洋有别”的矛盾,也掀起了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
教育特色
- 中英兼重 文化多元
中大致力糅合中西文化,中英兼重及多元文化在中大有悠久的传统。中大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中西文化修养,精通两文三语。在学习、海外交流、课外活动等的大学生活中,均可体现这精神。
- 通识教育
有学识的人必须是专门知识和人生智慧兼具的。中大及其成员书院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常邀请当今的才识之士主持讲座,与专业学术课程相辅相成。
- 充满热忱的教师
中大的教师不单具卓越学术成就,亦认同中大的教育理念,相信教师不单传授知识,更是学生的榜样。中大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得奖人任教的大学。此外,还有菲尔兹奖得奖人、杜林奖得奖人,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学校任教,而拥有海外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约百分之九十三。
- 灵活学分制
除了医学及护理学,其他课程均采用灵活学分制,学生在三年内修满九十九个学分便达毕业要求。学分制有助培育既专且博的人才,也让学生有更高程度的学习自主。
校训校徽
香港中文大学校训为“博文约礼”“博文约礼”出自《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它是孔子的主要教育规训。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因此,中大的教育方针是德智并重。
以中国神话中的“凤”为校徽亦能体现中大的特别之处,盖自汉代以来,凤就被看作是“南方之鸟”,成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的象征。以紫色与金色为底色,取意紫色的热诚与忠耿和金色的坚毅与果敢。中大这种人文气质背后的文理兼备,出将入相的刚柔相济在其招生、教学及校园文化中皆得到了充分体现。
学校宗旨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高瞻远瞩,充满活力的国际高等学府。其成立的宗旨,在于:
(一)协力于知识的保存、传播、交流及增长;
(二)人文学科、科学学科及其它学科的正规课程,水准当与地位最崇高的大学须有及应有的水准相同;
(三)促进中国的民智与文化的发展,藉以协力提高其经济与社会福利。
办学特色
- 融会双语
香港中文大学独具远见,早已提倡以中英双语、双文化为教学基础,贯彻中英语文并重的原则,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学术文化和知识的学生。这种汇合中西文化、融和双语的精神,在大学的带领下,得到海内外学府的广泛认同和采用。校内大部分教师曾在世界各地主要大学攻读或任教,多兼通中、英两种语言。
- 双元教学
香港中文大学采用「学科为本」及「学生为本」之双元教学法,学系负责「学科为本」教学,书院则负责「学生为本」教学,并提供学生宿舍。
- 多元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不断发展的大学,开设多项全日制与在职制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大学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共分61个学系,提供54项主修课程及46项副修课程,供全日制本科学生修读。研究院课程由研究院57个学部开设,计有62项博士课程、150项硕士课程及28项文凭课程。研究院另开设学士后文凭课程。截至2005年3月31日,校内学生人数共17,515名,其中本科生9,434名,研究生8,081名。
为配合社会的急速发展,中文大学亦开办了不同类型的学系和新课程,法律学院于2004年成立,并将于2006/07年度招收首批法律学士本科生。中文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已连续三年获Asia Inc杂志排名为全亚洲第一位。此外,近年新开办的课程尚有风险管理科学、保险、财务与精算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等专修范围。
书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大学原有三所成员书院,分别为新亚书院(1949年创立)、崇基学院(1951年创立)和联合书院(1956年创立)。1976年12月,政府订立大学新条例,修改中文大学及各成员书院的组织章程和权责范围。1986年7月,政府复立法通过中文大学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逸夫书院。新书院于1988年开始录取学生。教师及全日制本科生均分别隶属四所成员书院。透过提供非形式教育,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书院有助同学的全面发展。
学校设施
香港中文大学坐落于沙田新市镇以北的马料水,面临吐露港。九广东铁的大学站即紧接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占地共一百三十四公顷,包括超过一百三十座楼宇,是香港拥有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此外,医学院除了基本医学大楼设于本部外,主要教学实习皆集中在香港两所教学医院之一的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
图书馆
百万大道尽头、大学图书馆外的雕塑“门”,俗称“烽火台”。传说在其中穿过的学生,将会不能毕业。
香港中文大学有七所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校本部)
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
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
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
李炳医学图书馆(在威尔士亲王医院)
建筑学图书馆(在王福元楼六楼)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在田家炳楼三楼及四楼)[2]
其它图书相关设施
- 逸夫书院李和声自学资源中心
– 位于逸夫书院文澜堂四楼。提供中外藏书七千本。读著可于网上查阅﹐所有资料可供借用,借还书籍于文澜堂一楼询问处办理。网上查阅书籍及资料系统。
- 美国研究图书馆(American Studies Library)
– 位于联合书院胡忠图书馆二楼。原属美国领事馆新闻处辖下之美国图书馆。1993年大部分藏书迁移到香港中文大学港美中心,后交大学图书馆系统管理。馆藏包括Professor James Meriwether 所赠之威廉福纳特藏及美国研究特藏,为亚洲最完备之美国研究特藏。
- 中国文化研究所参考图书室
香港亚太研究所参考资料室 – 位于崇基学院利黄瑶壁楼五楼。提供各式馆藏给校内外人士参阅﹐参考资料总数达48,371份,﹐当中分别有119归类为“香港专题”及354份归类为“亚太专题”。惟借用服务只供中大师生,校外人士可以即场使用设施。
体育设施
香港中文大学有各类体育设施供教职员及学生使用。
- 体育馆
大学体育中心、新亚书院及联合书院皆有体育馆,均可作篮球、排球、手球或羽毛球活动之用。全部铺设柚木地板,有空调设备。另外﹐逸夫书院设有全校唯一一个篮球练习场(位于国楙楼底层)﹐供学生练习之用。
- 健身室
大学体育中心及各书院均设有健身室,设备齐全,并装有落地大镜,有空调设备。
- 壁球室
汾阳楼壁球中心:又称“郭氏壁球中心”共设有六个壁球室,其中一个更备有看台。
- 逸夫书院壁球场
共建有三个壁球室。* 康乐室:大学体育中心及各书院均有康乐室,全部空调,皆可作乒乓球或舞蹈活动之用。室外场地* 运动场
- 夏鼎基运动场
装有泛光照明系统之全天候标准田径场及标准草地足球场,并设可容纳二千人之观众席,可供举行大型活动之用。
- 岭南运动场
旁设观众席之六线煤屑跑道标准田径场及标准草地足球场,并有半场照明设备。
- 网球场
全校共有十四个全天候网球场,新亚书院一个、联合书院两个、崇基学院两个,皆于其校园范围内﹐而逸夫书院的两个网球场设于环回北路旁。
另外,于大学体育中心外之网球场更设有观众席。
- 游泳池
大学本部有一个由美国人民捐款兴建的五十米标准游泳池﹐图则依据维多利亚公园公众泳池,附有高台及一米弹板跳水设备。
- 两用球场
逸夫书院第二学生宿舍旁建有一个篮球排球两用场。